创新的具体案例互联网创新物联网的六大应用

借鉴与创新的例子2023-07-04Aix XinLe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

创新的具体案例互联网创新物联网的六大应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批复设立了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各示范区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配套服务、完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优化产业分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互联网创新,提升承接能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现将各示范区经验做法整理刊发,供参考借鉴。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市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建设,积极探索科学、有序、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路,推动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经验示范。2010—2020年,示范区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万亿元、2万亿元台阶,达到25565亿元,年均增长9.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万元,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81.9%,比2010年提高17.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00亿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示范区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引进京东方、长鑫电子、维信诺、联宝、蔚来、大众等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形成“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10年京东方总投资175亿元6代线代线投产,带动彩虹、康宁等上下游近100家企业聚集,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发展成为我国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之一。2020年,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产业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0亿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示范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走好“科创+产业”道路,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聚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互联网创新。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建成3个、在建3个、预研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组建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和未来技术研究院,涌现出量子计算原型机、动态存储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十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钢铁、化工、有色、家电、建材等传统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举办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启动运营安徽创新馆,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2010—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0:56:34调整为5.4:43.1:51.5,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71家、占全省79%。

  示范区创新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注重区域内科学布局、有序承接,形成跨区域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牵头建立G60科创走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通航、环境等5个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建设。截至目前,沪苏浙在皖江示范区总投资中的占比超过50%,长鑫电子与沪苏浙相关企业达成总投资2200亿元的晶圆制造合作基地,宝武集团在马鞍山市投资建设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项目。二是密切与中部地区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链接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纽带作用,积极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等合作平台交流,协同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三是融入和服务全国区域大格局。不断加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东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2020年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04个、实际到位资金1898.4亿元创新的具体案例,占示范区承接项目总数的28%。

  示范区积极把握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促进园区转型,推动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一是大力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20条政策措施,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布局以及财政金融互联网创新、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芜湖江北新区和池州滨江产业新城,已承接文香科技、安安新材料、中基恒光智能制造、安芙兰航空航天、信义玻璃、湾谷科技园、皖江学院、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进驻。二是高水平共建合作园区。搭建产业转移供需信息对接和磋商平台,支持各地与沪苏浙开展多形式承接产业转移结对合作。加强苏皖合作示范区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规划建设。加快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汊河大桥、南浦一级公路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快速推进。设立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探索参股集团运营、利益分成、“基金+基地”、定向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三是全面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支持合肥新站高新区物联网的六大应用、安庆高新区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转型提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投资强度,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由98个整合为75个。

  示范区突出抓好产业承接和招才引智,努力建设“高效皖江”“投资高地”,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全球投资者。一是创新产业承接模式。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围绕十大新兴产业,成立10个由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的新兴产业推进组,编制十大新兴产业规划和产业地图,系统研究产业支持政策,搭建新兴产业投资功能性平台,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开展企业总部招引专项行动,鼓励各市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在政府联系、服务、招引市场主体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分产业建立与国家级行业协会、商会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是大力推动招才引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落实“江淮英才计划”及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政策等,鼓励各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海内外人才、高素质年轻人安家落户。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干部培养交流机制。三是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制度,芜湖市举办多场政企“畅聊早餐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并持续跟踪问效。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全覆盖,每年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省级权力事项、省级审批事项持续保持全国最少。省政府连续9年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政策,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支持各市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要展会,持续提升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示范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的具体案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提升发展,着力打造合作发展标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先行区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引领区,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的“白菜心”,绘就长江经济带的最美画卷,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涪陵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璧山区)为抓手和载体,立足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取得积极成效。

  数载耕耘,硕果累累。示范区多平台多方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高标准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卫星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公共平台建设、知识创造与扩散、创新激励与带动、品牌扩展与声誉建立维护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一批行业相关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转移。九龙坡区以智能家居和电子元件为主导产业,形成以格力为龙头的家用空调生产链条,集聚格力电器、臻宝实业、嘉凌新科技等规上工业企业57家。巴南区通过引入电子平板龙头企业惠科及其液晶面板8.6代线万台电视机显示器等生产项目,带动颖扬光学、渝惠科技、新康意新材料等2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从玻璃基板物联网的六大应用、液晶面板、IC绑定、显示模组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永川区引进利勃海尔、埃斯维机床(SW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数控机床及零部件产销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依托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等载体,培育壮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成渝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精准承接做大做强“本土特色”。立足本地优势产业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把承接转移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突出高端引领、集群带动,不断发展壮大本地区特色产业。大足区依托现有五金、汽摩零配件产业优势,引进利爵、荣爵等7家摩托车整车企业和万古动力、航迪等25家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摩托车整车产能达200万辆,成为全市重要的摩托车生产集聚地。九龙坡区围绕全系列商用车、各种排量摩托车以及零部件生产,集聚庆铃汽车、隆鑫通用、等规上工业企业117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用车和摩托车产业链。荣昌区规划建设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建卫陶瓷、日用陶瓷、先进陶瓷产业,引进惠达、金意陶、奥辐、恒隆、日丰等玻陶企业70余家,2020年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西部陶瓷之都”称号。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璧山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Micro LED”“云巴”等科创成果相继诞生,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入围市级制造业创新示范中心,比亚迪“刀片电池”获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大足区瞄准新型高端、高附加值、科技密集产业,编制大数据、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招商地图,先后引进外延片、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型企业56家。巴南区依托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引进医药制剂、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产业链条,成功引入智飞生物、博唯生物、艾斯勒克斯等龙头企业。九龙坡区集聚航天信息、亚德、南华中天等200余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优质企业。永川区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365家,五年累计实现产值560亿元,单体规模跃居重庆首位,实现由“声谷”向“云谷”的蜕变。荣昌区聚焦PCB电子电路板等产业方向,依托总投资150亿元的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围绕专业设备、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上下游产业链招商,达成投资意向23家(正式签约入驻10家),打造“引领川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电子电路产业集群。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着力抓好重点转移项目,朝着既定发展目标抢抓项目引进、建设和储备工作,重大项目亮点纷呈,成为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大数据“动起来”。巴南区腾龙5G产业公园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两期建设运营高级数据中心(IDC)、云计算产业基地、人工智能研发基地、5G应用工业研发基地、智慧城市研发基地、腾龙大数据学院及科技展示体验馆等。涪陵清溪园区成功签约浙江德宝科技5G基站系统集成项目。九龙坡区建设润泽(西南)智惠创新城项目,打造大数据基地、集约化数智物流集结分拨共享平台、集约化生产商贸仓储服务共享平台等。九龙坡区引进启迪数据云集团全国总部和启迪密码科技园项目,聚焦数据科技型企业投资、孵化。

  汽摩项目“引进来”。永川区引进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等整车及代工企业,永川皮卡产量占全国皮卡总量比重超四分之一。涪陵清溪园区成功引进浙江万丰集团年产600万件汽车零部件项目。璧山区已投产比亚迪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项目13个,年产值达247.9亿元,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桔电新能源智能汽车总部基地即将动工建设,中国长安青山智能传动产业园完成资产重组,混动力中试线以及电驱动总成生产线一期(一阶段)、得胜汽车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材料项目“强起来”。涪陵区引进攀华集团年产450万吨1580mm智能化热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税金3亿元。华峰新材料产业园成功承接一批重点项目,拥有年产75万吨己二酸、11万吨差别化氨纶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氨纶生产基地。荣昌区成功引进德力玻璃、华翱洁净、纳成广泰等项目,总投资55亿元。

  朝耕暮种,造因结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努力做好“筑巢引凤”,确保承接的转移产业请了“愿意来”、来了“留得住”、留下“能壮大”。

  制度改革不止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打造投资“洼地”的首选。示范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生命周期,从招商、引进到落地发展,建立全过程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真正实现产业转移“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成为企业家心目中的“香饽饽”“首选地”。设置“一件事一次办”专窗,实现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只跑一次”,97%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专项政策文件120余个物联网的六大应用,出台产业升级、土地保障、财税支持、融资支持等政策达100余项。

  配套建设迈大步,构建“开放大通道”发挥战略枢纽作用。示范区不断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要素保障能力,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织密”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铁公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狠抓高速路网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12公里。加速建成米字型高铁网,高铁在建规模超过800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394公里。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重庆,城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到370公里。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92个国家和地区,渝新欧班列覆盖30多个国家,累计开通3000多班列,国际贸易通关时间缩短30%,企业综合成本下降20%。累计开通国际航线个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为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打下良好基础。

  招商引资不停步,狠抓“热力指数”营造浓厚招商氛围。示范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重点,强化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招商引资活跃度”为重点,科学制定招商工作热力指标,定期展示和通报招商工作热力“周指数”“月指数”“年指数”排名,晒出各单位项目签约、项目开工、外出拜访、企业到访等成效,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督促提高招商强度,增强招商实效。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展望新时期,示范区将继续保持昂扬姿态,立足补链强链延链、龙头企业牵引、全产业链招商和通道优势等,持续保持发展建设良好态势。

  自2018年11月以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围绕打造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目标,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各类承接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两年多来,示范区共承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项目187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0个。2020年,示范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0.6%;实际使用外资63.7亿美元,实际到位国内资金3157.6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30.3%、36.1%,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8年创新的具体案例,湖南省政府印发实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示范区6市州产业承接重点,制定园区重点承接产业指导目录,引导示范区产业科学布局、错位发展,衡阳市重点承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郴州市重点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永州市重点承接智能制造产业,邵阳市重点承接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怀化市重点承接汽车零部件产业,湘西州重点承接养殖业和新材料产业;制定印发《关于支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从平台建设、财税金融、招大引强、人才引进、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激励扶持政策。示范区6市州结合自身实际强化政策支持,细化措施落地落实,湘西州出台示范区建设若干优惠政策,怀化市制定示范区建设考核暂行办法及招商引资若干规定,永州市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邵阳市推进制造强市“一二三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推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政策环境。

  示范区持续加大与东部沿海省市的产业对接合作,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机制创新,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湖南省政府定期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举办投资贸易洽谈周活动,依托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对接拟转出产业项目,推进湘商回乡投资创业。实施精准对接、专业招商,在广东深圳设立湖南—粤港澳产业转移服务中心,在江苏昆山设立湖南—长三角产业转移服务中心,与山东开展结对合作,建立集项目开发、发布、洽谈、审批备案、融资支持、跟踪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湖南招商云平台,推动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湖南省政府印发《园区赋权指导目录》,下放权限173个事项;组织开展园区区域评估,从“申请后审批”变“申请前服务”,从“单个项目评估”变“区域整体评估”,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完善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履约实施、开发建设等全流程跟踪服务。邵阳市将市级23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一次性下发到园区,承诺时限压缩60%以上,62项行政许可事项压缩至3个环节,22项承诺事项做到即办,实现园区事园区内办结。湖南省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五险一金过渡期减免、大工业用电优惠、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等惠企措施。2020年,衡阳市三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及非居民用气价格,减负2.54亿元。郴州市对转移产业企业取得执业证书的职工上浮50%给予补贴。永州市7037家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用电成本3625万元。怀化市为1644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1933万元,为5352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9825万元,为5295家企业减免企业养老保险4.6亿元。湖南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优先保障“5个100”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支持示范区园区开展调区扩区,安排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予以支持。

  示范区积极引导市场化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外包等方式实施,在产业招商、人才引进互联网创新、园区运营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以“园中园”形式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区。衡阳市引进华侨城集团整体开发建设合江套老工业区。永州祁阳市引进园区专业运营商合作建设、运营科创产业园,两年入驻企业65家。郴州市桂阳县引进广东省家具协会合作共建家居智造产业园。邵阳市北塔区建设特种玻璃特色产业园。怀化市靖州县建设茯苓特色产业园。永州市蓝山县打造皮具玩具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邵阳邵东市打造五金工具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衡阳市打造国际眼镜小镇,承接广东300余家眼镜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园。

  下一步,示范区将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北部湾、成渝等区域对接合作,加快与长株潭都市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省内区域协同,充分发挥重点功能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轻纺、电子消费品及零部件、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力争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点互联网创新。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河南片区(三门峡市)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深化重点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创新、开放、产业承接、投融资服务、人才“五大产业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示范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0.7亿元,较上年增长3.1%,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增长9.1%和10%;特色优势产业加速集聚,产业配套能力持续提升。

  培育主导产业集群示范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特色,明确产业承接和发展方向,绘制主导产业招商图谱,重点围绕新材料、现代黄金、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实施工业产业链提质工程,承接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开展主导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进宝武铝业、国投金城冶金等一批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黄金矿山采选—冶炼—精炼—黄金珠宝”“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原煤采掘—煤炭产品—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三大全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华鑫铜箔、宝鑫电子、金源朝辉等企业生产的锂电池用铜箔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超40%,叫响“中国铜箔谷”品牌,走出了一条集群优势明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图2 示范区承接重点项目—宝鑫电子铜箔生产车间完善政策体系 创新产业承接机制示范区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及配套实施办法,持续加大对创新驱动、人才引进等方面扶持力度,支持转移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此外,示范区出台《招商引资与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提升产业承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产业链招商、央企招商、股权招商等机制,积极探索线年以来,示范区共签约承接项目380个,总投资2606.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7个,总投资1605亿元。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宝武铝业、中金集团、中国电建、航天科工等重点企业投资项目相继落地,东方希望光伏组件、猛狮科技高端锂离子电池、凌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备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提高产业承接能力示范区重点产业园区以“三提”(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两改”(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建设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机械加工中心创新的具体案例、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河南省西交轻质合金新材料研究院等7家研发机构,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创孵化载体,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持续提升产业配套服务水平。创新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推动园区聚焦承接主导产业。探索发展“飞地”经济,陕州区与常州市、渑池县与洛阳市合作建立项目布局协调、园区政策共享、园区利益共享机制,共建涧西渑池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推动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图4 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平台—三门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强化要素保障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疫情期间,示范区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加强用能、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加强能源企业监测,积极协调电力部门保障企业用电需求,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和利息补贴工作,积极开展金融“暖春行动”,协助27家企业申请2.7亿元创新的具体案例。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关于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贴息、电价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示范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行“最多跑一次”“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制定涵盖企业开办、工程技术项目审批、政务审批等方面的企业服务包。2020年以来,示范区系统梳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不断优化办理流程、压减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长,市本级实现秒批和即办事项504项,118个事项实现一张身份证全市通办,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下一步,示范区将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不断积聚人才等资源要素,持续提升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打造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一是提升创新平台引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推进开放平台高水平建设。推进联通内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多功能、全方位、高承载力的开放平台。三是推动产业承接平台优化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围绕“百园增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四是加强人才平台品牌化建设。优化“1+8”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运转高效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精准引进高端人才(团队)项目。深化院地院企合作,实施柔性引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新应用创新的具体案例互联网创新物联网的六大应用

2023-07-04Aix XinLe0

创新的具体案例互联网创新物联网的六大应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

创新应用关于创新的例子最新创新应用是什么意思创新成功的典型案例

2023-07-04Aix XinLe0

关于创新的例子最新创新应用是什么意思创新成功的典型案例  最近由于COVID-19在全球范围爆发,最先取得抗疫成效的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还有外媒对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使用机器人的情况做了梳理关于创新的例子最新…

创新应用创新案例模板创新技法包括 方面应用的创新方法创新方法应用实例

2023-07-04Aix XinLe0

创新案例模板创新技法包括 方面应用的创新方法创新方法应用实例  渗透在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的数据,通过人们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产生出一波新的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

数字科技数字测图技术概念昆仑数智科技股票科技的象征

2023-07-04Aix XinLe0

数字测图技术概念昆仑数智科技股票科技的象征  8月20日至21日,省会党组、副主任雷春美带领省会执法检查组来莆数字测图技术概念科技的象征,就莆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数字科技什么叫做数字技术中国科技馆官网

2023-07-04Aix XinLe0

什么叫做数字技术中国科技馆官网  深圳特区报2020年1月23日讯 市民期盼已久的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以下简称“深圳科技馆”)今年4季度就开始主体施工了,而到2023年底,将竣工验收,为深圳增添又一座新时代文化设施,也让深圳科普教育、科创活动有了新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