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创新点及应用创新创效建议实例创新应用包括成果

科技创新与实践期刊2023-06-07Aix XinLe

  应邀撰文“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实践”(2020 年10月,第31 卷,第10期)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创新点及应用创新创效建议实例创新应用包括成果

  应邀撰文“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实践”(2020 年10月,第31 卷,第10期)。该文系统总结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改革举措和成效,为我国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借鉴。本号全文转发分享。

  摘 要【方法】通过系统回顾科学出版社自1954 年成立以来科技期刊相关机构及科技期刊出版演变历程,梳理科学出版社在科技期刊管理机制改革、高水平期刊培育、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结果】60 余年来特别是近30 年来科学出版社在科技期刊体制机制改革、一流科技期刊培育、数字出版平台研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走出去”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正在不断深化发展。【结论】科学出版社正在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精神,围绕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构建一批国内领先的期刊集群、培育一支专业化的办刊队伍、建设先进的学术出版传播平台、“借船”+“买船”联动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伴随着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出版社”)已经走过了66 年的发展历程。科学出版社创立之初即出版科技期刊,60 余年来,这些科技期刊在传承科学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见证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即设置了编译局负责全院出版工作。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接纳上海龙门联合书局组建科学出版社,于1954 年正式成立。科学出版社创立之初即出版35种期刊,中国科学院全院期刊均集中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期刊编辑部分设在各研究所,1958 年出版的期刊数量达到107 种。1966 年“文化大”开始后科学出版社被撤销,全部期刊于1966年下半年相继停刊。1972 年开始陆续恢复一些期刊的出版工作,到1976 年底已恢复出版期刊44 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新应用包括成果,科学出版社的期刊出版工作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开创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1989 年12 月,中国科学院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择优支持学术期刊和图书的出版工作,这是在我国设立最早的科技出版基金,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学出版社,接受出版基金资助的出版物统一安排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创新应用包括成果,该出版基金有效地保证了中国科学院优秀和重要的科技书刊的出版。199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期刊134 种。这一时期,中国科学院在期刊管理体制上鼓励期刊编辑部与科学出版社共同建立期刊出版联合体,联合体在科学出版社下实行二级核算制,进行自主经营。科学出版基金将各刊的限额资助经费全部划拨给科学出版社期刊部管理,编辑部不负盈亏责任。

  科技期刊是学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学术出版业竞争的核心,也是科学出版社不同于国内其他科技出版机构的最大特色所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出版社开始探索与非中国科学院的期刊进行出版合作,不断扩大出版规模。

  在中国科学院和期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出版社一直按照“精品化、集群化、国际化”的思路推进科技期刊发展与建设。2010 年,“国家科技期刊出版基地”获得财政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的资助,科学出版社出版期刊数量规模逐年上升,从1990 年的134 种增长到2019 年的347种(不含EDP Sciences 出版期刊),其中英文科技期刊152 种,占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总数的1/ 3;SCI 收录期刊61 种,超过中国SCI 收录期刊的1/ 4,Q1 区期刊20 种,占中国71 种Q1 区期刊的27%;EI 收录期刊50 种,占我国223 种EI 收录期刊的近1/ 4。至此,科学出版社的期刊版块由过去的期刊部逐渐演化成以《中国科学》杂志社为代表的精品化期刊阵列,以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集群化期刊阵列,以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化英文刊群阵列,以法国EDP Sciences 为代表的通过资本收购的海外期刊集群阵列。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简称“两刊”)是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先后创办的两种具有国家队属性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曾经刊载了大量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记录和展示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两刊”编辑部最初均设于中国科学院编译局,1954 年和1965年先后迁入科学出版社。1995 年10 月,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辑部的基础上,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科学》杂志社,实行社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在经营理念上实行新的办刊模式。2003 年,作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科学出版社的组成单位之一,经中国科学院和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杂志社启动改制。2008 年1 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2009 年12 月,成为全国第一批完成转企改制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此后,杂志社立足学术与经营两个目标,积极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探索中国学术期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两刊”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科学出版社于2010 年全资设立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期刊”),专门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期刊营销、编辑培训、集群化建设等工作,并成为“国家科技期刊出版基地”的运营主体。中科期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对外资本合作、联合办刊、服务合作等多样化和创新型的期刊出版合作模式,加快期刊集群建设。中科期刊还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方向,结合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的优势学科领域,着力打造专业化的学科期刊集群,集聚学科资源,服务科学研究。

  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爱”)是科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于2007 年在北京注册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科学出版社占股51%融合创新应用教学,爱思唯尔占股49%),创建之初以图书业务为主。为适应全球出版市场的变化,更好地利用科学出版社和爱思唯尔在出版领域的优势,双方于2013 年7 月决定对科爱进行业务转型,即由图书业务转向期刊业务。转型后的科爱致力于搭建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平台,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国际化编辑出版服务;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爱思唯尔国际化平台,面向国际市场直接参与竞争,以开放获取方式创办英文期刊,推动中国优秀科技成果“走出去”;同时,科爱还为科技期刊和科研机构提供评价与数据分析等服务。

  国际出版机构尤其是商业出版机构,不断地通过并购、重组壮大出版集团的规模,优化出版资源,稳固其出版地位。2017年1 月18 日,科学出版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A 股主板市场的中央出版机构。上市使得科学出版社更便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自身整体实力,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2019 年11 月,科学出版社与法国物理学会、法国化学学会、法国光学学会、法国应用数学与工业学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收购Edition Diffusion Press Sciences SA(以下简称“EDP Sciences”)100%股权的签约仪式,使得EDP Sciences 正式成为科学出版社全资子公司。EDP Sciences 是法国一家历史悠久的科技出版机构,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路易·德布罗意等世界杰出科学家于1920 年共同创立。目前,EDP Sciences 出版科技期刊75 种,其中,英文期刊58 种(SCI 收录期刊29 种),法文期刊17种。此次收购是科学出版社期刊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科学出版社推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

  2020 年恰逢《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经过70 年的发展,“两刊”从最初的两本中文期刊发展形成学科门类齐全、语种分布均衡(中文期刊8 种,英文期刊9 种)、学术影响力较高、有一定出版规模的学术期刊集群,每年出版240 期,发表3500 余篇文章。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科研评价中对SCI 的重视和国外科技期刊出版商对我国优秀稿源竞争加剧,我国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日趋边缘化,生存与发展普遍面临危机。面对困局,编委会、编辑部和杂志社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行了“执行主编领导下的编委负责制”,落实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技术平台,加强经营管理,多方争取资金,首批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200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为“两刊”的共同主办单位。然而,由于缺少学术机构的支撑,在国内学术环境和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利局面下,“两刊”在吸引优秀成果方面依然是困难重重。

  2005 年4 月,在“两刊”正副主编会上,周光召主编提出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办刊的思想,并联名杨乐、徐光宪等执行主编上书学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新闻出版总署等上级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2008 年,“两刊”改革从出版管理体系、办刊模式、杂志社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启动。“两刊”开启了理事会—总主编—各辑主编—各辑编委会的新型学术管理体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负责“两刊”编委会改组和主编遴选工作,总主编负责把握办刊方向,各辑实行主编负责制,为刊物发展方向和学术水平起到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

  自2009 年开始,朱作言总主编和各辑主编带队到全国主要科研院所集中的城市开展“走进科研院校”大型学术宣传活动,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宣传“两刊”改革举措,广泛听取科学家对刊物发展的建议,为刊物发展拓宽了思路。

  2010 年《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进行整合创新应用包括成果,《中国科学》英文刊名由 Science in China 变更为 Science China ,以弱化刊名的地域性。

  在主编的领导下,各辑编委会工作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编委们对期刊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显著提高,他们积极组稿、约稿、宣传,建言献策,期刊的进步让大家增添了信心,而编委们的热情支持也带动了科学界对期刊的认可。编委会的组织架构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融合创新应用教学,《中国科学:化学》和《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分别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科学通报》分设中英文版编委会,实行中英文版分开办刊;《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探索与美国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合作,设立海外分编委会。

  杂志社和编辑部积极协助主编落实各项办刊方针,建立编委会工作通报制度,使编委会工作制度化、常规化;设立优秀编委奖,激发编委的工作积极性;定期编发《主编信息交流》,以促进各辑业务交流,推动协同发展。

  “两刊”在学部平台上的办刊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两刊”通过协办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出版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形成了特有品牌栏目;出版了如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首个双中子星合并引力波事件、中国天眼FAST 等一大批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发展实力。

  为适应数字出版与传播的发展,“两刊”积极开拓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品牌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显著增强。2008 年,杂志社正式加盟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EurekAlert!创新点及应用,成为该平台最早的中国会员,定期向全球发布科技新闻;2013 年,杂志社开通了科学网博客和微博,2014 年开通官方微信平台,并与其他知名公众号建立合作关系,推送刊物最新成果,目前微信关注用户已超过8 万。

  “两刊”在创新中文期刊内容形式、促进中英文期刊协同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刊不断加强栏目建设,提高期刊可读性。如开设“亮点述评”“观点与争鸣”、MOOP(文章+视频)等栏目,丰富刊物内涵及传播形式。《科学通报》着力探索了科学与科普的结合,推出了“Science 125 个科学前沿问题系列解读”,并结集成书出版,成为深度利用内容资源、有效延伸期刊品牌的范例。

  “两刊”的学术指标不断攀升,屡创新高。2019年度“两刊”英文版系列的SCI 学术影响力指标由改革前的Q3、Q4 区全部上升至Q1 区(6 种)和Q2区(3 种)。

  为弥补我国高水平英文评述期刊的空白,科学出版社于2014 年创办了《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该刊报道范围涵盖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六大领域,旨在全面反映国内外重要科技进展,同时也致力于引领和带动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迅速提高,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NSR 的编委会、编辑部、主办单位等在不同层面充分发挥作用创新应用包括成果,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保证NSR 的高水平运作。期刊发表了大量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综述或观点类文章,组约了拓扑绝缘体、RNA 前沿研究、感染与免疫、高性能计算等专题,访谈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科学大师和科技管理者,围绕中国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与研究创新、国际科研合作、科研诚信、清洁能源、纳米科技等国家科技政策与前沿热点论题组织了数十场论坛。

  形式多样、选题前沿的文章不仅极大地丰富了NSR 各栏目的内容,提高了期刊的可读性,同时也通过深度解读科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或科技事件,为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争取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搭建了良好平台。由NSR 高水平办刊团队遴选的前沿热点选题一经发表便受到科学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所发表的综述、观点、专题类文章大多被EurekAlert!科学新闻平台发布或被科学网论文频道摘要转载,社论、访谈、论坛等栏目的文章几乎全部被“赛先生”“知识分子”“小木虫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全文翻译和转发。

  NSR 的出版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认可,该刊很快被SCI、Scopus 等中外高影响力数据库收录,2015年度首个SCI 影响因子即达到8.0,被国内各媒体誉为当年展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最大亮点”。2020 年6 月,该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6.693,在JCR 收录的71 种多学科综合类期刊中位列第3,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一流多学科综合性期刊群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科爱”在创办新刊以及选择合作期刊时均采用高度国际化的办刊模式,严格遴选学科方向和编委团队。一流科技期刊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学科方向定位和一流主编团队的组建。

  在期刊的学科遴选方面,利用数据库筛选论文快速增长的热点方向,充分考虑中国学者在高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方面都起到关键作用的学科,评估中国在该方向是否有较高的国际合作趋势,最后对该学科能否支撑期刊长期发展进行辨别。在主编团队组建方面,“科爱”期刊出版人(Publisher)和合作机构根据主编候选人的主观意愿、是否有时间服务期刊、主编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共同确定。在关注主编学术影响力的同时,“科爱”更注重的是主编能否拿出精力和时间来为期刊的发展做切实的工作。这些条件保障了“科爱”所培育的期刊具有国际一流期刊的发展潜力。

  “科爱”转型6 年来快速培育了一批国际化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截至2020 年6 月,“科爱”出版OA 期刊总数为98 种,其中78 种已正式出版,20种即将于2021 年正式创刊。“科爱”与国内近60家科研机构开展了61 种英文科技期刊的创办和合作出版业务,其中,SCI 收录期刊13 种,影响因子均位于学科的Q1、Q2 区;ESCI 收录5 种;Scopus 收录16 种;PubMed 收录5 种。自主创办期刊30 余种,其中SCI 收录1 种,ESCI 收录3 种,Biosis Preview (SCI 候选库)收录2 种,Scopus 收录6 种,PubMed 收录4 种。“科爱”自办期刊《生物活性材料(英)》创刊刚满3 年即被SCI 收录,2020 年收获了第一个影响因子8.724,位居所属学科领域第2 名。

  为创新推动科技期刊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和OA 出版,科学出版社创建了一系列不同定位和功能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1)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网”,旨在打造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展示平台和优质期刊资源集聚平台,为各学科期刊编辑部提供从接收稿件到期刊网络发布的一站式服务,为收录期刊进行多媒体展示和营销宣传,扩大和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2)建设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COAJ),旨在集聚开放获取期刊资源,打造一站式中国科技期刊OA 集成平台和门户网站;(3)建设“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和“材料期刊网”等学科信息网,旨在深度集聚学科资源。这些学科信息网不仅具有投审稿、编辑润色、虚拟专辑等多样化的期刊出版服务功能,还丰富了学科期刊、图书、专家、重点实验室、会议资讯等学术资源,全方位为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

  近年来,科学出版社自主研发了符合国际学术数据交流规则和标准的科技期刊全流程出版平台 (以下简称“SciEngine”),由投审稿系统、XML 排版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及发布营销系统等部分组成,实现基于结构化数据的自动化排版和出版生命周期的全流程管理,对接国际主流期刊检索平台、学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和第三方发现平台,实现精准推送与定制阅读、文献检索与学术发现、富媒体阅读与中英文双语展现、营销推广与学术服务等功能,打通全链条数字出版服务创新创效建议实例,为平台内期刊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该平台正在加快优质内容资源的集聚,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造船出海”发挥重要作用。该平台获得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被评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 佳”。目前,SciEngine 平台正在与EDP Sciences 的Vision4Press 进行对接,很快EDP Sciences 的19 种期刊可在SciEngine上全文发布融合创新应用教学,科学出版社的期刊集群也可在Vision4Press 平台上进行展示。

  科学出版社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国科学》杂志社、中科期刊、“科爱”等完善的人员配置,快速成长的青年编辑,成为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例如,《中国科学》杂志社自2013 年开始按照市场化聘用机制,广纳贤才,大力引进具有海外留学或科研背景的科学编辑,编辑的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大幅提升。编辑广泛参加学科专业会议,拜访学术机构,与国内外科学家、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杂志社还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培养体系,如通过选派骨干编辑到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进行交流培训,为编辑队伍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杂志社科学编辑、新闻编辑、出版编辑、美术编辑、数字编辑各岗位专业分工,协同合作,已经建成一支学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团队中多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如“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或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先后有6 位编辑获得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支持;多人荣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一等奖或优秀奖。

  “科爱”在组建初期就以国际化团队为基础,外籍总经理为爱思唯尔的资深出版人和管理人员。目前科爱员工共18 人,分布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印度,其中,70%的员工有海外背景,平均年龄为34岁,是一个年轻、积极、上进的团队。“科爱”团队结构是为了与Elsevier 国际团队对接而设计的,专业化分工,职能明确,以适应期刊规模化发展。每种期刊均对应有期刊经理、出版人、出版支持专员、市场助理、海外市场经理,以便于与编委会团队和编辑部团队对接。

  科学出版社明确树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指导思想。2012 年以来,科学出版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培”政策,为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储备专业化人才,例如,实施了培养专业化编辑管理业务骨干的“科学百人”计划、鼓励支持青年员工加快成长的“青年编辑成长基金”、提升员工国际化视野的“出国考察培训计划”等。

  科学出版社不断提升期刊出版服务水平,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组织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和编辑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6 年起,科学出版社定期在国内举办“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年会”和“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班”,截至2019 年底,共计举办了8 届“期刊出版年会”和18 届期刊编辑培训班,参与学术交流和培训人员共计3000 余人次,并颁发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计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

  组织国际交流培训,与国外期刊出版机构建立稳定的培训和互访机制,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国际化办刊水平,是“搭建学术出版走出去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适应我国优秀科技期刊主编、编辑部主任等期刊骨干队伍现实需要的高端培训服务项目。2011 年起,中科期刊代表科学出版社连续协办了12期“中科期刊主编国际化出版业务培训班”(其中“美国班”9 期和“欧洲班”3 期),来自国内200 多个科技期刊编辑部的近300 位编辑部主任和编辑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在科技期刊界积累良好的声誉,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为上市公司,科学出版社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配置、员工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员工薪酬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人才考核方面,《中国科学》杂志社建立了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完成了职工岗位工资改革,制定了从学术、经营、出版和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定量打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为强化“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发展目标,杂志社还特别出台“英文刊提升学术影响力专项奖励办法”,以员工绩效考核方式加大学术指标考核的权重。在考核“指挥棒”下,编辑专注于获取优质内容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几年来,杂志社以此为导向,大家凝心聚力,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完善工作、提升服务,加大投入,期刊品牌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加大“走出去”的深度和力度,加快推动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买船出海”迈进。在现有的美国和日本海外出版与传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国外出版机构开展产品、资本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布局,加快海外桥头堡建设,助力扩大中国科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新点及应用创新创效建议实例,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为使“两刊”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大刊,《中国科学》杂志社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先后与Gordon、World Scientific、IOS、Maney 等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合作,开展纸版期刊的海外发行与销售业务。2005 年,杂志社与施普林格签订了合作协议,授权其负责纸刊和电子版的海外发行,利用施普林格出版平台,打开海外市场,让世界及时了解中国优秀的原创性科研成果。2017 年,《科学通报》英文刊试点与爱思唯尔合作,迁至ScienceDirect 平台。

  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刊”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显示度不断提高,海外机构订户数量逐年增长,全文下载量快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下载量占40%左右。通过加大海外学术宣传力度,扩大传播范围,加强国际化审稿工作,“两刊”收到的高水平国际来稿也逐步增加。特别是《中国科学:数学》,国际来稿数量占收稿总数的43%,稿件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其中来自美国的稿件占10%。

  “科爱”借助爱思唯尔的支持,利用爱思唯尔一流的出版传播平台、先进的出版理念和办刊经验,以及多渠道国际化市场推广,将“科爱”期刊全方位展现在国际化学术舞台上,切实推动了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走出去”。为方便稿件管理和同行评议,“科爱”期刊均使用国际投审稿系统Editorial Manager,并且期刊全文发布在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 平台上,以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此外,“科爱”积极与合作编辑团队分享国际化办刊经验,定期举办出版论坛、培训活动,邀请国际富有经验的知名出版团队分享经验、介绍最新的出版理念和行业动态,并利用爱思唯尔的大数据分析工具Scopus 和SciVal,通过制定期刊数据库收录策略、提高引用、筹备专辑等助力期刊尽快实现发展目标。“科爱”根据期刊的学科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年度推广方案,充分利用爱思唯尔市场化数据资源和新兴媒介进行广泛宣介,取得了显著的办刊成效。以2020 年1 月新创办的期刊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为例,截至2020年5 月底,期刊阅读量已达7.5 万次,篇均阅读量超过2000 次。

  科学出版社收购法国EDP Sciences 在出版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创新创效建议实例,Nature 官网刊登新闻报道评论此次收购为“中国出版社首次收购国外主要竞争者”。通过此次收购,科学出版社的海外布局进一步完善。目前,科学出版社和EDP Sciences 正在加速业务和资源的整合。在论文出版合作方面,EDP Sciences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签署支持开放获取的协议,即对所有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的通信作者在EDP Sciences 期刊上发表开放获取论文,均给予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20%的折扣,部分支持自由APC 模式的刊物允许作者自行决定费用。同时,协议允许中国科学院作者遵循授权协议CCBY 发表论文,可在保留作者姓名的前提下自由传播、展示。该合作是EDP Sciences 为支持中国科学院学术成果传播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面向未来,科学出版社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对标国际一流的出版集团,围绕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打造先进的出版传播平台,推动期刊国际化、集约化运营,实现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引领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

  (1)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创办并合作出版一批面向新兴交叉和战略前沿领域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有影响力的英文期刊,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英文科技期刊,塑造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品牌”。

  (2)构建国内领先的期刊集群。在政策引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和现有出版管理优势,在我国优势学科领域集聚科技期刊资源,构建一批国内领先的期刊集群,全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3)培育专业化的办刊队伍。继续完善和实施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应用包括成果,借助海外子公司加强编辑出版人才的海外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培养对科研热点和重大时事的敏锐捕捉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怀抱热情投入到期刊工作中,形成一支富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办刊队伍。

  (4)建设先进的学术出版传播平台。科技期刊发展的方向一定是知识服务,为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推出符合国际学术数据交流规则和标准的科技期刊全流程出版传播平台,在生产模式和流程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打通全链条数字出版服务,实现期刊内容的集聚化和精品化、标准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坚实地迈出知识服务的第一步,真正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的“造船出海”。

  (5)“借船”+“买船”联动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科学出版社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积极开展资本运作,集聚相当规模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科技期刊,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的跨越发展。

  科学出版社将牢记“科技期刊出版国家队”的使命,力争在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和创新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助力我国实现从科技期刊数量大国向质量强国的迈进,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发挥应有的作用。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科学出版社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刘培一、严谨、闫群、王璐、柴钊参与内容框架讨论并提供部分内容素材;任胜利、胡升华审阅了全文,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对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依托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一手官方数据,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旨在全面系统整理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我国科技期刊整体现状,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出可借鉴、可操作的参考模式和解决方案。

  《国外科技期刊典型案例研究》结合世界科技发展历程梳理国际科技期刊的4个发展阶段,提出并论证计量学表现前5%的一流科技期刊标准,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态势进行整体分析;精心遴选能够代表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医学3大类的11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从其发展历程、组织运营、主编编委、内容建设等多个角度开展系统研究,凝练其主要特征和成功经验,进而分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创新应用包括成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创新应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创新点及应用创新创效建议实例创新应用包括成果

2023-06-07Aix XinLe0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创新点及应用创新创效建议实例创新应用包括成果  应邀撰文“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实践”(2020 年10月,第31 卷,第10期)…

创新应用应用创新方法笔袋互联网创新点子方法创新怎么写

2023-06-07Aix XinLe0

应用创新方法笔袋互联网创新点子方法创新怎么写  【导读】贵州志远仕绩公考培训中心常年提供国家公务员面试培训、贵州事业单位面试培训(银行、各地区事业单位)、贵州特岗教师面试(结构化面试、试讲、说课)、贵州政法干警面试培训  很遗憾的情况下才用到“万能”的东西,大考在即,如果你确实没怎么复习,申论一点思路也没有,作文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写,那就用下面的模板试试,趁这最后…

创新应用创新技法的感悟项目创新点怎么写《创业与创新》期刊

2023-06-07Aix XinLe0

创新技法的感悟项目创新点怎么写《创业与创新》期刊  3月16日,中国科协发布了《2021年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作要点》…

创新应用管理创新经典案例物联网创新大赛作品融合创新应用教学

2023-06-07Aix XinLe0

管理创新经典案例物联网创新大赛作品融合创新应用教学  8月25日,以“新阶段 新格局 新使命——向科技强国进军的中国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开幕…

创新应用详述创新技法的应用大数据最佳应用场景物联网的六大应用论文创新

2023-06-07Aix XinLe0

详述创新技法的应用大数据最佳应用场景物联网的六大应用论文创新点万能回答  作文在中高考语文中占大头,作文获得高分甚至满分,意味着语文成绩也不会太差…